回到主页

留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一个必须正视的话题

broken image

每年,数以万计的中国留学生来到陌生的美国、加拿大。他们大多数是十七八岁的高中毕业生,刚刚走出校园,是家里的宝贝。走下越洋飞机,面对着截然不同的文化与语言环境, 孤独、失落像影子一样跟随。甚至,生活上的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也可能成为造成压抑焦虑的挠心石。

broken image

尽管在出国前,大家或多或少都会通过网络媒体、中介机构和学长学姐等途径了解信息、做足准备,但实际上的困难会比预期大得多。文化冲击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缓解,主流社会与华人学生之间似乎有道看不见的隔阂,总是难以逾越。

很多留学生袒露心声,即便可与美国学生通过上课、社团、新生活动等建立起场面上的“友谊”,但真正融入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却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拘泥于自己的圈子。相同的语言文化、成长背景让他们彼此慰藉,找到存在感。

有人说,“中国学生群体在美国校园中,长期处于边缘化的被忽视状态”?这个说法值得思考。

心理压力:留学生看不见的冰山暗礁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阶段,每个学生会经历独立、成长以及涉足社会的过渡。然而,许多2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此时心志尚未成熟,情绪更有可能受到外界影响而波动。可能包括学生本人和家长在内,都不会在踏出象牙塔之前意识到心理疾病(mental illness)带来的暗流。

尤其对于游学海外的中国学生,留学经历并不如同外人想象得那么美好光鲜。除了要应对美国学生承受的学术、社交以及就业压力外,中国留学生们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双重的。

broken image

巨大的学习压力

 

美加高校“宽进严出”的教学政策,让无数留学生挣扎在“Pass”和“Fail”的红线左右,高要求、多数量的 Paper、Project、Due 和 Presentation 更是逼迫着他们血战过无数个在图书馆通宵的日夜。

美加大学要求学生拥有极高的主动性,教授布置的作业、评分体系中有很大比重考量学生的自我表现。中国学生一方面由于语言问题,需要花较长时间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起步晚、不自信;另一方面,受到内敛中庸的东方文化影响,不愿抛头露面、在人前主动表现,因此应试教育的成功之道成为素质教育下的拦路猛虎。

broken image

在与教授、同学、实验搭档建立有效的沟通上,中国留学生也存在问题。他们无法准确及时地进行反馈,以至于阻碍理想中的学术进步。

当国内的天之骄子在海外课堂上折翼难飞,难免心中郁郁寡欢、阴雨连绵;当乌云翻滚,风雨将来,年轻的生命最终陨落。

broken image

父母的期望:一定要做得更好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中国家庭往往会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给予极高的心理期待, 他们期望孩子将在极高的留学投资成本下转变成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希望。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出国留学是否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最佳选择,却盲目相信镀金学历会是走向成功的快捷之路。

家长们远在国内,对美国大学的教育模式知之甚少,对美国文化环境亦不了解。他们无法探知孩子们生活中经历的一切,无法想象孩子们在陌生环境中经历人生最重要转折阶段的困难。讯息不完整导致他们忽视过程、在乎结果、放大预期,这样家庭环境下的中国留学生便不允许自己犯错、不允许自己落后。他们像头骄傲的小狮子,试图在所有竞争中一切为赢。

心 理 健 康 小 贴 士

broken image

提前做好准备

递交大学申请后, 建议同学们——

* 参与一些关于美国文化、留学预备的课程及工作坊;

* 结识更多即将出国的同龄人、校友和学长;

* 了解更多关于留学生涯中的知识和挑战;

* 提前与所读学校取得联系,在到达美国之前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 从而避免入学前后的紧张情绪。

 
broken image

自我调节

定期运动、听音乐放松、与朋友相聚等都是不错的放松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转移注意力。

学会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方式。无论是与海外的家人,还是身边的朋友、老师,留学生群体更应该学会及时表达、排解消极情绪,永远不要给心竖起壁垒。

broken image

利用学校心理咨询服务

当你觉得心理压力超过你所能承受的范围,你可以选择向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求助。并且,每一所美国大学都会提供心理咨询的相关服务。

由于学业压力引起的攀升自杀率,使得美国的大学格外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的健康服务中心一般都配有职业的心理咨询师,所有学生都可以和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通常,这样的服务是免费的。

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绝对不是件难以启齿的事情,现代生活中存在心理障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同时,职业的心理医生会对你的隐私问题进行严格保密,你不需要有后顾之忧。

broken image

重新定义成功

在精英荟萃、强手云集的社会中,谁不曾经历过一次两次失败?全科拿A ?还是体验学习经历? 一份来自四大的录用书? 还是身体健康? 其实, 我们都知道答案的。